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和空調有以下一些區別:
- 低溫工況:兩者雖都能制冷制熱,但制熱工況差別較大。熱泵熱風機目前普遍采用的名義制熱工況是室外干 / 濕球溫度 - 12℃/-13.5℃,超低溫制熱工況是室外干球溫度 - 20℃。而普通家用空調執行國家標準 GBT7725-2004《房間空氣調節器》,名義制熱工況是室外干 / 濕球溫度 7℃/6℃,低溫制熱工況是室外 2℃/1℃,超低溫制熱工況是 - 7℃/-8℃。
- 設計重點:熱泵熱風機側重于制熱,即采暖效果,重點在于設備能突破較低環境溫度(-25℃~0℃)運行,且在低溫下制熱衰減低、能效高。現行標準要求其在 - 12℃環境溫度下制熱能效 COP≥2.4,-20℃制熱能效 COP≥2.0。傳統空調則是以制冷為目的,附帶制熱功能,難以達到此標準。熱泵熱風機在設計上會應用補氣增焓等技術,以提升在較低環境溫度下的制熱性能。
- 零部件:熱泵熱風機主要用于北方采暖,可在 - 25℃正常運行,-12℃制熱無衰減,采用的是帶噴氣增焓或二級壓縮的壓縮機。普通空調主要用于制冷,應用區域主要在黃河以南地區,使用的是普通壓縮機。
- 工作方式:熱泵熱風機采用座式結構,安裝在地面或低位,熱風上吹,風口盡量貼近地面或貼壁,借助熱氣流上升及氣流附壁效應使室內溫度場分布均勻。普通家用空調通常采用壁掛機或立式柜機,送風位置較高。
- 節能效果:空氣能熱泵熱風機內置直流變頻系統,可根據室外環境溫度自動轉換運行頻率,剛開機時高頻運行制熱速度快,但耗電量高,室內溫度達到設定值后會自動轉為低頻運行,節能效果較好。而空調使用時耗電量相對較高,尤其是冬天制熱時。
- 適用環境: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在超低溫環境(-30℃~43℃)仍可運行,而空調一般只能在常溫環境(-5℃以上)運行。當環境溫度為 0℃時,空調往往需要電輔制熱,冬季制熱時特別費電。并且空氣源熱泵熱風機采用水循環進行室內熱量交換,供暖時可搭配多種采暖末端,如地暖盤管、暖氣片、風機盤管等;空調則通常只能搭配風機盤管。
- 系統銅管厚度:空氣能熱泵的壓力比空調的壓力高很多,所以空氣能熱泵的銅管要比空調的銅管厚。
- 系統最高承受溫度:一般而言,空調機組本身承受的最高溫度不超過 40℃,而空氣能熱泵則可以達到 60℃。
- 使用壽命:一般空調的壽命是 7-8 年,空氣能熱泵的壽命可達 15 年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