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空調制熱費電還是制冷費電
通常情況下,開空調制熱比制冷費電,主要原因如下:
- 能效比不同:一般空調制冷時的能效比高于制熱時的能效比。能效比是指空調在制熱或制冷時的能源利用效率,能效比越高,耗電量越低。例如,某知名品牌 1.5 匹壁掛式空調,制冷量為 3550 瓦,制冷功率是 1080 瓦,能效比約為 3.29;制熱量為 3950 瓦,制熱功率為 1130 瓦,能效比約為 3.50。但在實際使用中,由于冬季室外溫度低,空調外機易結霜,需頻繁除霜,會降低制熱效率,使實際能效比下降,耗電量增加。
- 工作原理及過程差異:空調制冷時,主要是通過壓縮機將氣態制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體,經冷凝器散熱后變為液態,再經節流裝置降壓進入蒸發器,在蒸發器內汽化吸熱,使室內溫度降低。而制熱時,制冷劑在壓縮機作用下成為高溫高壓氣體,被送入室內機的換熱器中放熱冷凝液化,提高室內空氣溫度。當室外溫度較低時,單純靠制冷劑循環制熱效果可能不佳,很多空調會開啟電輔熱功能,即通過電發熱器或 PTC 發熱電阻將電能轉化為熱能來輔助制熱,這無疑增加了耗電量。
- 環境溫度影響:夏季制冷時,室外環境溫度一般在 30℃左右,室內設定溫度 25℃ - 26℃,溫差通常在 10℃左右。冬季制熱時,室外溫度可能在 0℃以下,而室內一般希望達到 20℃ - 25℃,溫差可能達到 20℃以上。要彌補的溫差越大,空調消耗的能量就越多,所以制熱時空調需要消耗更多電能來提升室內溫度。
不過,空調的耗電量還與使用時長、空調的功率、房間的大小、隔熱情況等因素有關。如果夏季制冷使用時間長,冬季制熱使用時間短,那么總的耗電量可能不會有明顯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