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暖瓶里的開水存放時間不宜超過 1-2 天 ,有以下一些原因和具體情況:
- 細菌滋生:暖瓶并非完全無菌的環境,即便開水在灌入暖瓶前經過了煮沸殺菌,但隨著時間推移,細菌仍可能進入并在水中繁殖。比如空氣中的細菌、暖瓶內部殘留的細菌等,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,細菌數量會不斷增加。研究發現,放置 12 小時、24 小時的開水,菌落數量雖通常不會超標,但放置 3 天后,每 1ml 水的菌落數量可能會超過 180CFU,接近標準值的 2 倍。如果經常喝這樣的白開水,就有可能因為胃腸道的炎癥,導致腹瀉、腹痛、發熱等不適。
- 亞硝酸鹽生成:水中含氮的有機物會不斷被分解成亞硝酸鹽,同時微生物的介入也會加速這一分解過程。暖瓶中的開水變溫后,細菌繁殖更快,產生的亞硝酸鹽會更多。亞硝酸鹽一旦大量進入人體,能使組織缺氧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頭痛、心慌等癥狀,嚴重的還能使人缺氧致死,并且亞硝酸鹽在人體內還能形成亞硝胺,促發肝癌、胃癌等。
- 水溫降低利于細菌繁殖:暖瓶的保溫效果是有限的,隨著時間延長,水溫會逐漸降低。當水溫處于 20℃-40℃這個區間時,細菌的繁殖速度會加快,而一般暖瓶中的開水在放置 1-2 天后,水溫可能就會下降到這個適宜細菌大量繁殖的范圍。
- 環境因素影響:如果暖瓶放置在溫暖、潮濕且不衛生的環境中,比如廚房的角落,周圍有較多的灰塵、油煙等污染物,那么暖瓶中的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,存放時間會更短。而如果是在干凈、通風且溫度較低的環境,開水能保存相對較長一點的時間,但也不建議超過 2 天。 例如,在夏季高溫時,細菌繁殖速度本身就快,暖瓶里的開水可能 1 天就不宜飲用了;而在冬季,氣溫較低,細菌活性受限,開水存放 2 天或許還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