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開車使用空調時,內循環和外循環都有其適用的情況,需要根據具體條件靈活切換,不能單純地只使用一種模式。
內循環模式可以阻止車外的寒冷空氣進入車內,有助于快速提升車內溫度。在車外溫度很低、需要快速制熱,或者途經沙塵、工業區地段、市內堵車等外界空氣質量較差的情況下,使用內循環可以阻隔灰塵以及污濁空氣,保持車內空氣清潔。
然而,長時間使用內循環可能會導致車內空氣質量下降,二氧化碳濃度過高,容易讓人感到憋悶、犯困,影響駕駛安全。
外循環模式則可以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內。在天氣晴好、車內人員較多、長時間駕駛,或者車窗擋風玻璃出現霧氣等情況下,使用外循環能保持車內空氣新鮮,讓人感覺更舒適。當切換到外循環時,雖然進來的是冷空氣,但汽車自身的電加熱網會對其進行加熱,所以車內依然能保持溫暖。
綜合來看,冬天車內開空調較好的方式是:在熱車階段,先開內循環保住初始熱量,以便快速升溫;當車內溫度上升后,切換成外循環,促進空氣流通;每隔一段時間再切換回內循環以保持車內溫暖,如此循環交替使用。如果需要長距離行駛,可每隔 1 小時切換到外循環一段時間,保證車內良好的通風。
另外,無論使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,調節空調出風口的方向也很重要,一般建議將出風口調至吹向腿部和腳部,這樣既能保證取暖效果,又能避免直接對著臉部吹風造成疲勞,影響駕駛安全。同時,冬季使用暖風是利用汽車自身的熱循環,不需要按下 A/C 鍵啟動壓縮機,這樣不會增加油耗。并且,在車輛剛啟動時,不要立即打開暖風,應等發動機水溫升高后再開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