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調制熱和電輔熱的區別
空調制熱和電輔熱有以下區別:
- 工作原理不同
- 空調制熱:利用制冷劑的熱力循環原理,通過室外壓縮機將低溫低壓的制冷劑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,輸送到室內機的冷凝器,在冷凝器中制冷劑冷凝液化,釋放大量熱量,提高室內空氣溫度。然后,節流裝置將液體制冷劑減壓,經室外機的換熱器蒸發氣化吸取室外空氣的熱量,變成氣體開始下一個循環。
- 電輔熱:在空調出風口附近添加電發熱器或 PTC 發熱電阻,利用電發熱器將電能直接轉化成熱能。PTC 是一種半導體發熱陶瓷,當外界溫度降低,PTC 的電阻值隨之減小,發熱量反而會相應增加。
- 制熱效果不同
- 空調制熱:制熱效果受室外環境溫度影響較大,室外溫度越低,制熱效果越差。當室外溫度低至一定程度,如 - 5℃時,普通空調基本就沒有制熱效果了,不過變頻空調在 - 15℃之上通常還能工作。
- 電輔熱: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室內溫度,不受室外環境溫度影響,可有效彌補空調在低溫環境下制熱效果的不足,使室內升溫更快。
- 能耗不同
- 空調制熱:主要依靠壓縮機驅動制冷劑循環來制熱,能效比(COP)通常在 2 到 4 之間,相對節能,即每消耗 1kWh 的電能,可提供 2 到 4kWh 的熱量。
- 電輔熱:能效比為 1,每消耗 1kWh 的電能,僅提供 1kWh 的熱量,比空調制熱能耗高。開啟電輔熱后,空調兩種制熱模式同時啟動,耗電量會顯著增加。
- 對室內空氣濕度的影響不同
- 空調制熱:通過制冷劑循環制熱,對室內空氣濕度影響相對較小。
- 電輔熱:類似于暖風機,在提升室內溫度的同時不會增加濕度,會使室內空氣更加干燥,人的舒適性有所降低。
- 使用場景不同
- 空調制熱:適用于室外溫度不是特別低的環境,當室外溫度在 7℃左右時,制熱效果最佳,能滿足日常的制熱需求,且較為節能。
- 電輔熱:一般在室外天氣環境溫度極低,且空調制熱效果不理想時開啟,如氣溫達到零下十度左右甚至更低時,作為一種輔助加熱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