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一些選擇電視機的攻略和要點:
- 尺寸大小:根據(jù)觀看距離選擇合適的尺寸。一般來說,觀看距離不足 2 米可選擇 42 英寸;2-2.5 米選擇 65-75 英寸;2.5-3 米選擇 75-85 英寸;3-3.5 米選擇 85-95 英寸;3.5 米以上則可選擇 95 英寸以上。也可以參考公式計算:最大電視尺寸(英寸)= 觀看距離(厘米)÷3.736;最小電視尺寸(英寸)= 觀看距離(厘米)÷6.227。目前,65 英寸、75 英寸等中等尺寸的電視已成為市場主流,大屏電視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。
- 屏幕分辨率:選擇分辨率較高的電視,圖像會更清晰。目前高清屏幕分辨率主要有 4K(3840×2160)和 8K,但 8K 價格較高且片源少,選擇 4K 即可。注意要識別真 4K,可用手機相機對準電視屏幕并將倍率拉到最大,只有紅、綠、藍三原色的是真 4K,出現(xiàn)白色則為假 4K。
- 屏幕種類:主流屏幕有液晶屏幕(LCD)和 OLED 自發(fā)光屏幕。QLED 本質上是 LCD 的改進技術;OLED 對比度高、可視角度廣、延遲低,顯示效果較好,是高端電視的代表。總體而言,OLED 優(yōu)于液晶。
- 色域:色域越大越好,廣色域屬于中端以上機型的必備。色域是電視屏幕所能表現(xiàn)出的顏色范圍,色域覆蓋率越高,色彩越豐富,畫質越細膩。常見色域標準有 BT.2020>DCI-P3>REC.2020>REC.709,同一色域標準下百分比越高越好。
- 刷新率:刷新率越高,畫面越流暢。常見的刷新率是 60Hz,看電影和電視完全夠用。如果是游戲玩家,建議選擇 120Hz 刷新率的電視,能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。
- 峰值亮度:電視亮度的單位是尼特,峰值亮度越高,畫質越清晰。對電視畫質有一定要求的,選擇電視的峰值亮度至少要 500 尼特起步,能達到 500-800 尼特更好。
- 運動補償:對于經(jīng)常觀看運動賽事的人來說比較重要,它可以避免畫面出現(xiàn)拖尾現(xiàn)象,提升觀感。
- CPU 和內存:智能電視的工作需要運行多種程序,所以其 CPU 和內存配置不能過低。安卓系統(tǒng)的電視運行內存要達到 3GB,處理器需 A55 四核或以上;想要玩大型游戲的話,最好選擇 A73 四核處理器。除了關注處理器數(shù)字越大越好外,還要注意其主頻,相同核心數(shù)下主頻越高性能越好。高端機型通常會搭配畫質芯片,能優(yōu)化圖像,提升畫質。
- 音效及音響:想要打造影院般的觀影體驗,可選擇杜比音效 + 前置立體音響的電視。
- 拓展接口:接口盡量豐富,方便連接各種外接設備。至少要有 2 個以上 HDMI2.0 接口,否則無法傳輸 4K 信號和 60 幀視頻;如果有 PS5 等游戲設備,需有 HDMI2.1 接口。對于 USB 接口,不必糾結是否為 USB3.0,因為 USB2.0 的帶寬已能支持 4K 視頻。若購買 8K 電視,則一定要有 HDMI2.1 接口。
- 畫質調教:一些大品牌在軟件調教方面更具優(yōu)勢,如索尼>海信>TCL。但小米、華為、榮耀等品牌的調教也在不斷進步。如果預算充足,購買高端或準高端電視時可優(yōu)先考慮大品牌。
- 其他方面:
- 給長輩購買時,可選擇操作簡單方便的普通液晶電視,國產(chǎn)品牌通常能滿足需求;年輕人可能更注重品牌和功能。
- 能耗也是一個考量因素,液晶電視相對較為節(jié)能,盡量選擇功耗低的產(chǎn)品,可延長屏幕使用壽命。
- 注意電視的外觀做工和材質,屏占比高、金屬材質、機身纖薄的電視在視覺上更美觀。
- 確認電視的功能生態(tài),如是否有開機廣告、是否具備藍牙語音功能、NFC 一觸投屏、系統(tǒng)實用性如何、資源是否全面,以及是否支持全屋智能聯(lián)動等。
在購買電視機時,還需結合個人預算和實際需求進行綜合考慮,同時可以參考品牌口碑、用戶評價以及產(chǎn)品的實際演示效果等,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前往實體店體驗真機,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電視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