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8 年 3 月 17 日,我國第一臺國產電視機 ——“北京牌” 黑白電視機在天津誕生,并于當天實地接收信號試驗成功。
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,全球已有超過 500 個電視臺、4000 萬臺電視機,但我國的電視廣播處于空白狀態。為了改變這種落后局面,1957 年,國家決定發展電視廣播事業,把研制電視接收機的任務交給天津無線電廠。當時,廠里的研制小組既沒有見過電視機,也缺乏技術資料和設備,唯一有的就是一臺蘇聯 “紅寶石” 牌電視的樣機。通過對樣機的拆卸研究,結合我國當時的電子工業發展水平,研制小組制定了電視機設計方案。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奮戰和技術攻關,解決了如大電流磁偏轉技術、超高壓產生和絕緣技術、電磁干擾隔離和屏蔽技術等關鍵技術問題,終于試制成功第一臺 820 型 35 厘米電子管黑白電視機。除了顯像管是進口的,其余所有部件都是在天津無線電廠的第一車間生產出來的。
這臺電視機的試制成功,填補了我國電視機生產的空白,是我國電視機生產史的起點。它被周恩來總理譽為 “華夏第一屏”。
同年 “五一” 前夕,天津無線電廠舉全廠之力趕制出第一批 15 臺電視機。4 月 30 日上午,天津無線電廠黨委書記張珍、廠長吳新等,攜帶著 10 臺電視機走進中南海,向中央領導同志獻禮。國家特以首都 “北京” 為第一臺國產電視機命名,這也標志著全國第一家電視機生產廠的誕生。